ISSN 1006-298X      CN 32-1425/R

导航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羟氯喹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魏凯悦, 米焱, 王彩丽
2022, 31 (3): 266-271.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3.013
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其发病过程有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羟氯喹(HCQ)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现主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项研究证实羟氯喹能够降低IgAN的蛋白尿,减轻肾脏损伤。本综述旨在系统描述羟氯喹用于治疗IgAN的可能机制及研究进展,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观察性研究
杨茜, 董建华, 吴边, 范文静, 黄力, 李川, 葛永纯
2022, 31 (6): 514-518.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6.003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净化中心MHD并发SHPT患者,经骨化三醇与西那卡塞联合治疗无效,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仍>800 pg/mL,予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12周监测患者 i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和血红蛋白水平。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后iPTH较基线下降>30%,次要疗效包括治疗12周iPTH下降率,iPTH降至正常上限2~9倍(130~585 pg/mL),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4±17岁,平均透析龄568±100月,基线 iPTH 129165±37096 pg/mL,血钙225± 029 mmol/L,血磷212 ± 058 mmol/L。帕立骨化醇起始剂量为5 μg(3次/周)联合西那卡塞25~50 mg/d治疗。治疗4周后 iPTH降至89557±47942 pg/mL(P=0054),4例(333%)iPTH下降>30%,3例(25%)iPTH控制在130~585 pg/mL;治疗12周后iPTH为79491±41712 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1),其中7例(583%)iPTH下降>30%,4例(333%)iPTH控制在130~585 pg/mL,平均iPTH下降率为3659%±2448%(22%~919%)。血磷、血钙浓度与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论: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能安全且有效降低难治性SHPT的MHD患者iPTH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消耗病
梁丹丹, 陈文萃, 曾彩虹
2022, 31 (5): 490-49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5.019
青少年男性,慢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双肾囊肿、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易烦渴,发育尚正常。实验室检查示少量蛋白尿伴血清肌酐升高和贫血。肾脏病理光镜表现为肾小管间质重度慢性病变,部分肾小管囊样扩张。基因测序发现NPHP1基因纯合缺失突变,父母均为杂合子。最终诊断为NPHP1基因突变相关的肾消耗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gA肾病靶向治疗新进展
王畅, 王睿智, 伍刚
2022, 31 (3): 271-276.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3.014
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病因不清,导致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IgAN的复杂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也推动了靶向治疗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目前IgAN可能的靶向治疗方法,包括靶向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靶向B淋巴细胞信号转导、靶向补体系统、靶向雷帕霉素复合物1诱导细胞自噬、靶向内皮素1相关受体、靶向降解半乳糖缺陷型IgA1,以期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磷酸盐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韩翠, 涂远茂, 王晶晶, 程震, 梁少姗, 刘志红
2023, 32 (1): 27-32.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1.005
目的:探讨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急性磷酸盐肾病(AP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活检诊断为APN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结果:共纳入APN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肾活检时年龄601±91岁。患者均因需行结肠镜检查口服磷酸钠盐,服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例无高危因素,其余8例存在2~4种高危因素(中位3种)。诊断急性肾损伤(AKI)时,SCr为25724±6365 μmol/L;除1例血磷升高,余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尿检无红细胞,仅2例出现少量蛋白尿。肾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和间质中均观察到多处偏振光无折光性的嗜碱性钙盐沉积(全片共25~58处)。6例患者接受泼尼松(15~30 mg/d)治疗。中位随访14月,7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但SCr均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SCr为17592±4505 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3633±1283 mL/(min·173m2)。
结论: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APN通常起病较为隐匿,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慎用磷酸盐洗肠液,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以提早识别和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G2/M周期阻滞与肾间质纤维化
柳敏娜, 刘天龙, 席春生
2022, 31 (3): 261-265.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3.012
慢性肾脏病(CKD)是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然而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机制还有待阐明,临床也缺乏针对肾间质纤维化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G2/M周期阻滞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多种肾损伤模型中,均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G2/M周期阻滞和肾脏纤维化的因果关系,逆转细胞G2/M周期阻滞成为缓解肾脏纤维化的潜在靶点。此外,相关机制研究表明,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自噬等在内的诸多信号通路与细胞G2/M周期阻滞密切关联,共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本文就细胞G2/M周期阻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CKD的临床诊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关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防治指南建议》的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2022, 31 (6): 550-555.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6.011
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22年3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更新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指南建议》。本文就该指南内容作一解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观察
徐维玮, 任贵生, 郭锦洲, 赵亮, 刘志红, 黄湘华
2022, 31 (4): 304-30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4.002
目的:观察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治疗系统性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性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用PD方案治疗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起病年龄59±11岁,心脏受累比例3158%,肾脏受累100%。有2例初治患者,难治和复发患者各7例,3例一线治疗有效但不耐受。患者中位接受2(1,4)周期泊马度胺治疗,总血液学反应3158%,初治者血液学反应为50%,难治者2857%,复发者4286%,且血液学反应均在治疗4周期内获得;有2例(1053%)心脏受累程度进展,其余维持稳定;6例(3158%)肾脏进展,3例(1579%)部分缓解,2例(1053%)较好的部分缓解,8例(4211%)维持稳定。3级及以上不良发生发生率为2104%,主要为乏力、白细胞减低、血清肌酐升高和腹胀及水肿,停药及对症治疗可缓解。
结论:PD方案是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安全有效的候选方案之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早期快速的血液学缓解,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300/CBP在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王艳哲, 吴明, 叶朝阳
2022, 31 (5): 461-46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5.013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常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高度同源的腺病毒E1A 相关的300 kD 蛋白(p300)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结合蛋白(CBP)组成的p300/CBP 家族是HATs家族主要成员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p300/CB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旨在对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循环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的临床应用
胡臻, 龚德华
2022, 31 (5): 475-47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5.016
相较于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循环二氧化碳清除(ECCO2R)能有效清除体内潴留CO2,治疗风险及并发症低,具有相对低创、低技术门槛及低成本的优势。但目前仍有较多研究发现ECCO2R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适用人群及抗凝问题等,限制其临床推广。本文拟对ECCO2R技术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作一简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洪伊, 张媛媛, 李真, 黄湘华
2023, 32 (2): 156-162.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2.012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常造成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近年来,AL型淀粉样变性分子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AL型淀粉样变性纤维丝结构特点及心脏和肾脏受损的病理机制。此外,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方法也有所突破,对改进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y11-7082通过抑制足细胞焦亡减轻膜性肾病组织损伤
吕道远, 蒋松, 王慧, 张明超, 朱小东, 杨帆, 李申, 刘丰, 曾彩虹, 秦卫松, 李丽民, 刘志红
2022, 31 (3): 201-20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3.001
探索细胞焦亡抑制剂Bay117082对膜性肾病(MN)的保护效应及机制。
方法:建立C3a/C5a足细胞损伤模型并予Bay117082干预,观察细胞损伤及焦亡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建立被动Heymann肾炎(PHN)大鼠模型并予Bay117082干预,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评估肾组织病理损伤并观察肾组织和足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
结果:Bay117082通过抑制焦亡减轻C3a/C5a介导的足细胞损伤,表现为碘化吡啶(PI)染色阳性细胞数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NFκBNLRP3ASCCaspase1IL18/GSDMD焦亡信号通路下调;Bay117082通过抑制焦亡减轻PHN大鼠肾组织和足细胞损伤,表现为模型鼠24 h尿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肾小球结蛋白表达下降、足细胞核Wilms瘤基因1表达上升、足细胞足突融合减轻,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GSDMD焦亡信号通路下调。
结论:Bay117082通过抑制足细胞焦亡在MN肾组织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CL2/CCR2信号通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余霞霞, 沈娱汀, 岳昌武, 陈丽华
2022, 31 (5): 456-46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5.012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类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或不可逆损伤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参与CKD的发生发展,靶向CCL2/CCR2信号通路已逐渐成为CK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CCL2/CCR2信号通路在CKD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CKD的发病机制,为以CCL2/CCR2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lport综合征的药物研发进展
伍琳琳, 刘栋, 董宁宁等
2023, 32 (3): 270-275.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3.015
Alport综合征(AS)是一种以肾脏、眼部及听力受损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胶原病,可导致患者早期进入终末期肾病(ESKD),已纳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目前,AS尚无根治手段,但是治疗AS的药物研发在加速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AS的国内外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希望为AS的药物研发及治疗提供策略和思路,使AS患者及其家庭获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及专家建议
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管理建议专家组
2022, 31 (3): 296-30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3.019
为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水平,经过调查和专家组讨论,筛选出10个基层医生在成人慢性肾脏病管理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参考相关指南,制订了专家建议。该建议包括慢性肾脏病的筛查、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管理、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和患者教育等内容。该建议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管理能力,有利于真正实施分级诊疗,使更多慢性肾脏病患者获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生物信息学从铁死亡角度筛选治疗慢性肾脏病天然药物成分
徐启明, 刘伟伟, 路建饶
2022, 31 (4): 328-33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4.006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从铁死亡角度分析筛选得到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天然药物及其有效成分,为CKD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与CKD相关的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库,并利用R语言的limma包获得CK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FerrDb平台收集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将铁死亡相关基因与上述DEGs的交集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性质分析。再通过clusterProfiler、pathview等R包对交集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及KEGG)。最后利用symMap平台定位天然药物,并通过TCMSP找到天然药物所对应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所对应靶点后进行分子对接分析。
结果:GEO数据库筛选出GSE66494和GSE120683数据集,通过limma差异分析后得到1 021个靶点。通过FerrDb平台收集得到与铁死亡相关靶点259个,取铁死亡与CKD差异表达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拓扑学性质分析可到关键靶点18个。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CKD从铁死亡角度或与小分子分解代谢过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传导等相关。symMap及TCMSP数据库结果显示柠檬酸、香豆雌酚等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能形成良好的分子对接。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操作,我们得到了来源于大黄等天然药物的柠檬酸、香豆雌酚或可能成为治疗CKD的关键候选药物,为CKD的新药研发及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初探
许晶, 吕佳颐, 崔方正, 郑千文, 方海姑, 李向东, 接艳青, 刘玲玲, 戴兵, 梅长林, 陈静, 毛志国
2022, 31 (5): 414-41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5.003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最佳方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220401~20220630在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病科应急透析中心接受应急CRRT过渡期治疗的COVID19核酸检测阳性转归阴性的MHD患者,使用Prismaflex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时长4 h),透析液+置换液总量8 000 mL/h(透析液流量4 000~7 000 mL/h,置换液总量1 000~4 000 mL/h),留取患者上机前和下机后血液样本计算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和尿素清除率(URR),并与既往常规间断血液透析(IHD)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估spKt/V 的影响因素,并完善主观感受问卷评估其治疗耐受度。
结果:共纳入患者45例,平均spKt/V为086±019,URR为5029%±760%,部分患者spKt/V达到12。尽管采用4 h CVVHDF模式治疗的spKt/V和URR均显著低于IHD,但患者的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均得到了良好地纠正。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是spKt/V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干体重和spKt/V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01)。主观感受问卷提示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良好,部分甚至优于常规IHD。
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下,采用短时高剂量CVVHDF模式治疗具有良好的透析充分性和安全性,或可作为常规IHD的临时替换和补充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诊治进展
杜静雪, 胡章学
2023, 32 (2): 179-18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2.016
与意义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不同,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RS)产生的肾毒性单克隆蛋白,可造成肾脏等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即使在肾移植术后也具有较高复发率。因此早期识别MGRS并开展靶向恶性增殖灶(B细胞/浆细胞性)的疗法,对于挽救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Ⅰ型干扰素相关肾脏损伤及诊治进展
安玉, 梁丹丹, 刘志红
2023, 32 (1): 53-5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1.012
Ⅰ型干扰素(INF-Ⅰ)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其在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INFⅠ水平升高,并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造成肾脏损伤。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调节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基因功能异常导致INF-Ⅰ水平升高,又称Ⅰ型干扰素病。研究表明原发性和继发性INF-Ⅰ升高导致肾脏损伤的患者在肾组织病理上存在共同之处,可表现为塌陷型肾小球病、炎症性增殖、血管病变或管网状包涵体等。基因组医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和精准诊治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覆膜支架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2022, 31 (4): 384-389.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4.018
狭窄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是目前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基于球囊的PTA治疗与通路通畅率不佳有关。因此,不同类型的支架开始应用于血管通路狭窄的治疗。其中,覆膜支架因同时具有机械支撑力及生物性屏障防止内膜增生,应用逐渐广泛,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覆膜支架在血管通路不同解剖部位狭窄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