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298X      CN 32-1425/R

导航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

网  址:www.njcndt.com

邮  箱:cndt2002@163.com

电  话:025-80860040

联系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编辑部

邮  编:210016

下载中心 更多>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当前在线: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34卷 4期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执行摘要: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
陈樱花, 胡伟新, 刘志红
2025, 34 (3): 251-255. DOI: 10.3969 / j.issn.1006⁃298X.2025.03.011
2019 年首部《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在狼疮肾炎( LN) 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更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了更新该指南,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建了多学科专家指南工作组,使用推荐意见的分级评估、制订及评价(  GRADE)  方法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部分循证证据不足的临床问题,以实践建议进行陈述,旨在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和疾病管理提供 指导。 《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已在《中华医学杂志》全文发表,为辅助指南的解读和推广应用, 在此以执行摘要的形式对《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进行了跟踪发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
陈朝红, 刘志红
2025, 34 (1): 57-6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1.012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由特定分子机制调控的生物过程,在维持机体稳态和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凋亡、坏死性凋亡和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不同形式。 在这些过程中,胱天蛋白酶(caspase)发挥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当细胞遭遇外部刺激或内部压力时,caspase-3/ 7 被上游的 caspase-8/ 9 激活,负责执行凋亡过程;如果 caspase-8 的功能受到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3(RIPK3)将被激活,进而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MLKL),触发其寡聚和破膜活性,导致细胞发生凋亡性坏死。  炎性 caspase-1/ 4/5/11 通过裂解 Gasdermin 家族分子诱导细胞焦亡。 此外,膜磷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会引发铁死亡,这是一种非 caspase 依赖的坏死性死亡方式。 本文概述了主要的细胞死亡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奥妥珠单抗治疗难治及高危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陈独群, 涂远茂, 李辉, 邱丹丹, 王晶晶, 左科, 程震, 刘志红
2025, 34 (1): 1-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1.001
目的:回顾性观察奥妥珠单抗(OBZ)治疗难治及高危磷脂酶 A2 受体(PLA2R)相关膜性肾病(MN)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分析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接受 OBZ 治疗的PLA2R 相关 MN 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  高危的定义依据全球改善肾脏预后组织(KDIGO)指南及专家共识。难治性 MN 定义为患者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半年以上未获得蛋白尿缓解(尿蛋白下降<50%且>3.5 g/24h)。      结果:本研究纳入 72 例 PLA2R 相关 MN 患者,其中 56 例为难治,16 例为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高危患者。 基线尿蛋白定量为 10.2 g/24h。 第 12 月时 70 例(97%)患者达到缓解,达到缓解的中位时间为 3(3~ 6)月。 其中 24 例(33%)获得完全缓解(CR)。 高危、难治患者第 12 个月缓解率分别为 100%、96%,CR 率分别为 56%、27%。 高危患者 CR 率显著高于难治患者( HR = 2.497,95% CI 1.041 ~ 5.989)。 6 周起尿蛋白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升高。 所有患者前 3 个月均维持B 细胞耗竭,B 细胞重建(CD20≥5 个/ μL)的中位时间为 9(8 ~ 12)月。  67 例患者基线抗 PLA2R 抗体(aPLA2Rab)≥14 RU/mL,6 月、12 月免疫学完全缓解率(aPLA2Rab< 2  RU/mL)分别为 87%、99%。  轻中度输液反应发生率 28%,2 例(2.8%)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无患者死亡或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结论:OBZ 治疗高危及难治 PLA2R 相关 MN 均安全、有效。 B 细胞耗竭时间长,免疫学缓解率高,临床缓解快,值得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透析患者血磷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周洋, 李贵森
2025, 34 (1): 85-9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1.017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是指慢性肾脏病所致的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综合征,可累及心血管、骨组织,并最终引起全身多器官及系统损害,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高磷血症为 CKD-MBD 的始动因素,故透析患者的血磷管理非常重要,但透析患者的血磷达标率并不高。       近年来,根据发病机制,研发了一系列新型降磷药物,包括含铁磷结合剂、钙镁复合磷结合剂、烟酰胺等,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型降磷药物。       本文就透析患者血磷管理的现状,新型降磷药物的作用及特点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奈利酮联合达格列净改善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
俞肄茹, 陈樱花, 高鸥, 赵欣, 刘芳, 王佳玮, 谢红浪
2025, 34 (3): 232-239. DOI: 10.3969 / j.issn.1006⁃298X.2025.03.006
目的:研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CEI / ARB) 治疗基础上,非奈利酮联合达格列净改善2 型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肾脏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6 年 8 月至 2022 年10 月、前瞻性收集2023 年8 月至2023 年12 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诊的 DN 患者,分别为 ACEI / ARB 单药治疗对照组及 ACEI / ARB、达格列净、非奈利酮联合治疗观察组。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基线、治疗 6月、治疗12 月时观察肾脏损伤相关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主要观察疗效指标为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UACR) 较基线下降率≥15%,次要观察疗效指标为肾功能保持稳定[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 较基线下降率<15%]。 结果:对照组50 例,观察组100 例,两组基线数据无差异。 (1) 与基线相比,治疗 6 月后对照组UACR 较基线下降;观察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CR 较基线下降,血清白蛋白( Alb) 较基线上升( P<0.05)。  治疗 12 月后对照组 UACR 进一步下降,eGFR 较基线下降;观察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CR 进一步下降,血红蛋白( Hb)、eGFR、Alb 较基线上升( P<0.05)。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 尿蛋白定量、UACR、Alb 在治疗6 月、12 月的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Hb 在治疗12 月后的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体 UACR 下降率≥ 15%的发生率更高,尤其在CKD 3 期与4 期的患者中( P<0.05);两组eGFR 下降率<15%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及分期后均无差异( P>0.05)。  (3) 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联合治疗可促进 UACR 下降率≥15% 的发生( OR = 4.782,95%CI 2.172~ 10.529);Hb 高是eGFR 下降率≥15%的保护因素( OR = 0.981,95%CI 0.964~ 0.999);合并其他降压药治疗( OR = 3.684,95%CI 1.596~ 8.507)、三酰甘油高( OR = 1.287,95%CI 1.016~ 1.630) 是 eGFR 下降率≥ 15%的危险因素。      结论:与 ACEI / ARB 单药降蛋白尿相比,ACEI / ARB、非奈利酮、达格列净联合治疗能更大幅度降低DN 患者UACR( 尤其中晚期患者),提升Alb 水平,同时eGFR 保持稳定;难治性高血压、贫血和高三酰甘油是eGFR快速下降的危险因素;联合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狼疮肾炎患者疾病活动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验证
南迪, 刘晶晶, 王晓玉, 高行健, 郑春霞, 刘志红
2025, 34 (3): 204-211. DOI: 10.3969 / j.issn.1006⁃298X.2025.03.002
目的:寻找狼疮肾炎(LN)患者循环中反映疾病活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方法:用  Olink  蛋白组学检测健康对照(CON1,n= 10)、活动组(ALN1,n= 9)和非活动组(ILN1,n = 9)的LN 患者以及前瞻性队列血浆中92 个炎症分子和92 个免疫分子。  在更大样本量的  LN  患者(n = 99) 和随访队列(n = 50) 中用  ELISA  验证筛选出的分子。  结果:与  CON1  组和ILN1 组相比,ALN1 组有17 个差异分子且区别ALN1 和ILN1 的曲线下面积(AUC)  >0 .8。  前瞻性队列显示其中有11 个分子随治疗缓解而降低,筛选11 个分子后得到2 个未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报道的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和嗜乳脂蛋白亚家族3 成员A2(BTN3A2)。  在更多样本和队列中验证这两个分子,它们在活动性LN 患者中明显高于非活动患者。  LIFR、BTN3A2 与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57 和0.468。  随访队列结果显示循环中2 个分子的水平随疾病缓解显著下降,而未缓解者并无改变。  结论:本研究发现循环  LIFR  和  BTN3A2  可作为反映LN 患者疾病活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gA 肾病诊断及评估标志物临床进展
何晓琳, 杨敏, 王佳怡, 伍刚
2025, 34 (1): 70-7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1.014
IgA 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会进入慢性肾衰竭阶段。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IgAN 的诊断及评估仍依赖肾脏病理标本及传统标志物(如尿蛋白、血清肌酐)。 但传统生物标志物存在滞后性,无法早期预测疾病进展。  近年来,众多关于 IgAN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进展,特别是在 IgAN 发病机制相关的半乳糖缺陷 IgA1、补体系统、炎性反应标志物、非编码 RNA 及代谢物组学等方面。 虽然这些新型标志物仍未用于临床实践,但它们可以用于诊断 IgAN 和判断预后、揭示疾病机制,甚至为 IgAN 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推动 IgAN 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RPC6 基因突变患者基因变异特征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钟清, 张昌明, 朱丽, 王钢, 张丽华, 刘志红
2024, 33 (6): 501-50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6.001

目的:探讨 TRPC6 基因突变患者的基因变异特征和临床病理表现。    方法:筛选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全外显子或肾脏疾病 panel 基因检测证实存在 TRPC6 基因突变患者,对患者的基因变异特征、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10 例患者存在致病性 TRPC6 基因变异,共检测到 TRPC6 基因的 8 个杂合突变,其中 6 个为错义突变,以 c.2683C>T(p.R895C) 最为常见。  肾脏病家族史阳性者 9 例。  10 例患者中,男女各 5 例,首次就诊年龄 16~ 35 岁。 患者均以蛋白尿起病,4 例起病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治疗,5 例患者接受足量激素联合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 治疗,2 例患者接受中等量激素治疗。 6 例患者于病程 1~17年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KD)。 6 例患者行肾活检病理表现均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系膜增生不明显,部分患者伴轻至中度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超微结构下足细胞病变突出,足突广泛融合(50%~80%) 4 例、节段融合(30%~50%) 2 例,无肾小球基膜病变。 结论:TRPC6 基因变异以错义突变为主,最常见突变位点为 c.2683C>T(p.R895C)。  患者均以蛋白尿起病,半数为 NS 状态,肾脏病理以 FSGS 为主,足细胞足突融合明显,ARB 及 CNI 治疗效果不佳,多数患者最终进展至 ESKD。  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特异性干预治疗可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王佳玮, 邱丹丹, 周后安, 王佑良, 俞肄茹, 陈朝红, 程震
2024, 33 (6): 508-51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6.002

目的:评估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CTD) 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采用 CTD 方案治疗 PGNMID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筛选纳入 CTD 方案治疗的 22 例患者,初发初治组 16 例,复发难治组 6 例。 中位随访 21 月,中位缓解时间约 9 月。 随访期内,90.9% 达肾脏缓解,45.5% 完全缓解。所有患者中位尿蛋白定量从 3.53(2.10,6.41) g/24h 降至 0.71(0.41,2.15) g/24h,中位血清肌酐从 122.5(84.4, 150.3) μmol/L 降至 99.9(70.7,124.0) μmol/L。  其中,2 例复发,1 例进入终末期肾病。  沙利度胺中位使用剂量 75 (50,100) mg/d,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9.1% (2/22), 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损伤各 1 例。   结论:CTD 方案治疗 PGNMID 有效,严重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狼疮性肾炎伴癫痫发作、反复腹痛呕吐
李莉, 周琳珊, 杨淡昳, 查杰, 朱雪婧, 刘虹, 陈国纯
2024, 33 (5): 495-40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5.018
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出现狼疮脑病、肠系膜血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及单抗类药物序贯治疗达到完全缓解。T细胞亚群分型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重症SLE合并多系统受累与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严重合并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4+T细胞Th1/Th2及Th17/Treg平衡状态在IgA肾病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
齐惠, 刘月, 岳冀, 孟建中
2024, 33 (5): 417-42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5.003
目的:探讨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及Th1/Th2、Th17/Treg比值与IgA肾病(IgAN)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济南威高肾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86例IgAN患者,按照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分为T0 组(n=36)、T1 组(n=28)和T2 组(n=22)。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结果: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增加,Th1、Treg及Th1/Th2逐渐降低,而Th2、Th17及Th17/Treg逐渐升高(P<0.05)。IL-4、IL-17和TGF-β水平随着IgAN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而IFN-γ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h1/Th2、Th17/Treg与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呈弱相关性(P<0.05)。
结论:IgAN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比值失衡,可能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治疗进展
黄丽艳, 赵光本, 朱佳君, 陈吉林
2025, 34 (2): 180-18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2.016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血管通路,其功能不良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增加不良预后风险。AVF狭窄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策略包括介入微创、外科手术及药物干预等。本文就AVF狭窄临床治疗的进展作一简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张欢, 夏文, 王晶晶, 余乐, 陈樱花, 刘正钊, 章海涛, 胡伟新
2025, 34 (2): 101-106.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2.001
目的:探讨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PLA2R)阳性V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转归。
方法:选取2009—2022年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肾活检确诊的V型LN患者,检测肾小球PLA2R表达、外泌素(EXT)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2 RU/mL定义为阳性),对患者采用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PLA2R阳性V型LN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
结果:在214例V型LN中,8例(3.74%)肾组织PLA2R阳性。女性7例(87.5%),中位发病年龄38岁。全部患者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范围蛋白尿(中位4.40 g/24h),1例伴有急性肾损伤。抗双链DNA(ds-DNA)抗体均阴性,7例患者抗SSA抗体阳性。5例患者检测了血清抗PLA2R抗体[12.97(11.42,17.34)RU/mL],仅1例抗体水平>20 RU/mL,其余均为低滴度阳性(2~20 RU/mL)。肾活检病理显示肾小球沉积有多种免疫球蛋白、IgG亚型和补体成分,4例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1例伴肾小球EXT染色阳性。治疗后患者中位肾脏缓解时间为5月。获得肾脏缓解时除1例抗PLA2R抗体低滴度阳性外,其余抗体转阴。随访17~143月,患者均出现肾脏复发(1~3次),随访末肾功能均正常。
结论:本研究发现少部分V型LN与PLA2R相关,患者发病年龄大,血清抗PLA2R抗体低滴度阳性,复发率高;应加强血清抗PLA2R抗体动态监测,并优化维持期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伴严重肾脏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悦, 董建华, 范文静, 李川, 杨茜, 刘志红, 葛永纯
2025, 34 (2): 114-12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2.003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和免疫吸附(IA)对严重肾脏损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诊为AAV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 mL/(min·1.73m2)的患者27例,分为DFPP治疗组(DFPP组,n=10),IA治疗组(IA组,n=8)和标准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对照组,n=9)。分析三组患者基线情况、12月患者的生存率、肾脏存活率及疾病缓解率。
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月,无一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三组患者肾脏存活率与疾病缓解率均无差异(χ2=4.668,P=0.097;χ2=0.296,P=0.862)。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血清肌酐(SCr)、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显著下降,eGFR显著上升,但以上指标变化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1月后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滴度明显降低,其中IA组较对照组下降率有差异(P=0.025),其余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随访12月,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
结论:DFPP和IA均能有效治疗AAV,有降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风险的趋势。两种模式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12月的预后无明显差异,DFPP治疗过程中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而IA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则较小,DFPP治疗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凝血指标,避免出血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iezo 1通过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参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邓淑婷, 袁也, 李博厚, 董晓颖, 何朝生, 刘双信
2024, 33 (5): 408-416.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5.002
目的:探讨Piezo 1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处理C57BL/6小鼠和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构建SA-AKI模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Piezo 1的表达。肽毒素铲形机械毒素4(GsMTx4)干预SA-AKI小鼠,HE和PAS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Piezo 1 siRNA或Yoda 1干预LPS诱导的HK-2细胞,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炎症因子和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ezo 1 siRNA处理后,用Fluo-4 AM钙离子(Ca2+)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Ca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钙蛋白酶2(Calpain 2)、整合素β1(Integrin β1)的表达。PD151746干预后检测Integrin β1的表达。Yoda1和PD151746同时干预LPS诱导的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Piezo 1在SA-AKI小鼠肾小管和LPS处理的HK-2细胞中表达均增加。GsMTx4抑制Piezo 1可减轻SA-AKI小鼠肾小管损伤。沉默Piezo 1可减少LPS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炎症和细胞凋亡,然而,Yoda 1进一步加重上述损伤。通过沉默Piezo 1,可减少LPS诱导的Ca2+细胞内流和Calpain 2、Integrin β1的表达。PD151746抑制Calpain 2可减少Integrin β1的表达,并抑制Yoda 1引起的HK-2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
结论:Piezo 1在SA-AKI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是通过激活Ca2+/Calpain 2/Integrin β1通路引起炎症和细胞凋亡,参与SA-AKI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奥妥珠单抗成功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
陈独群, 邱丹丹, 王晶晶, 涂远茂, 程震
2025, 34 (2): 195-200.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2.019
中年男性患者,肾病综合征起病,肾活检诊断磷脂酶A2受体(PLA2R)相关膜性肾病,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无效。改用利妥昔单抗1 g×2次诱导,3月后B细胞重建,血抗PLA2R抗体(aPLA2Rab)反弹,血清肌酐(SCr)进一步升高。重复肾活检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增多,诊断PLA2R相关膜性肾病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调整为奥妥珠单抗1 g×2次,6月后追加1 g维持,随访14.5月,外周血B细胞持续清零,血aPLA2Rab转阴,SCr由185.6 μmol/L降至103.4 μmol/L,尿蛋白定量从14.12 g/24h降至0.68 g/24h,持续部分缓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指数的性别差异与动态变化
张志宏, 崔睛睛, 余乐, 成水芹, 周婷婷
2025, 34 (3): 212-218. DOI: 10.3969 / j.issn.1006⁃298X.2025.03.00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 PD) 患者肌少症指数( SI) 的性别差异与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4 1 月至 2023 1 月置管并规律随访患者, 随访截止 2024 7 月,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  SI 由进入透析第 1 月末肌酐( Cr) 与胱抑素 C( CysC) 浓度计算得出, 公式分别为 Cr / CysC Cr×eGFRcys。  统计学分析 SI 数值的性别差异,利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SI 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并探讨透析后第1 年SI 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共纳入1 034 例PD 患者,其中男性 563 例、女性 471 例。  患者基线年龄 45.1± 14.2 岁,总尿素清除指数( Kt / V) 为 2.03± 0.64。  男性患者 Cr / CysC2.03±0.67 vs 1.81±0.59) 与 Cr× eGFRcys94.2± 33.9  vs  86.2± 31.5) 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 P 均< 0.001),男性及女性患者的 Cr / CysC Cr×eGFRcys 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相关性( 均 r>0.95,P<0.001)。  以 Cr / CysC的连续变量及二分类变量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r / CysC 水平与患者生存差异具有相关性;在多因素校正后, 女性患者中该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男性患者中该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竞争风险模型中,Cr / CysC 水平与男性患者生存差异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透析后第 1 Cr / CysC 平均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 结论:PD 患者的 SI 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 SI 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SI 水平对于 PD 患者生存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对男性患者意义显著;透析后第 1 SI 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瘤胃球菌通过调节肠-肾轴促进硫酸对甲酚清除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汤子婧, 张玉梅, 沈毓琪, 于士颜, 潘瑜
2025, 34 (1): 32-3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5.01.006
目的:探索瘤胃球菌(R. gnavus)对慢性肾脏病(CKD)及其肠源性毒素硫酸对甲酚(pCS)清除的影响。      方法:收集 40 例腹膜透析(PD)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16 s rRNA 测序,并根据血清 pCS 浓度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和共现性网络分析确定低 pCS 组的关键菌属 R. gnavus。  将 20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CN)组、CKD 组、R.gnavus+CKD 组、CN 粪便+CKD 组,通过四联抗生素及腺嘌呤饮食建立伪无菌 CKD 小鼠模型。  采用 qRT-PCR 检测粪便中 R.gnavus 相对丰度及肾组织中转运蛋白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水平;通过 ELISA 检测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采用 HE、Masson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血清 pCS 水平。      结果:在 PD 患者中,R.gnavus 与血清 pCS 水平呈负相关,且为低 pCS 组的关键菌属。  在腺嘌呤诱导的 CKD 小鼠模型中,给予 R. gnavus 可显著改善肾功能(P<0.05),减轻肾脏纤维化(P< 0.05),降低肾脏与结肠中炎症因子表达(P<0.05),显著上调肾脏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3(OAT3)、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4(MRP4)、ATP 结合转运蛋白 G 亚家族成员 2(ABCG2)的表达,并显著降低血清 pCS 浓度(P< 0.05)。结论:R.gnavus 定植可促进 pCS 的清除并减缓 CKD 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NFAIP3基因突变导致成人狼疮性肾炎2例并文献复习
景小蔓, 张洋洋, 金英, 俞菁娴, 高行健, 张嘉会, 钟清, 刘志红, 张昌明
2024, 33 (5): 437-44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5.006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突变导致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表型特征。
方法:收集2例经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出携带TNFAIP3基因突变的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通过Sanger测序验证突变,并结合文献检索总结此类患者的表型和致病变异谱特征。
结果:病例1,女性,19岁起病,肾脏受累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肾活检提示LN-Ⅳ+V型,有反复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疼痛、溶血性贫血和癫痫发作等肾外表现。全外显子测序发现TNFAIP3基因c.C811T(p.R271*)变异,为新发变异。病例2,男性,29岁起病,肾脏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肾活检提示LN-Ⅳ型。有皮疹、脱发、关节疼痛、口干、眼干、过敏等肾外表现。患者母亲有复发性无痛性口腔溃疡。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携带TNFAIP3基因c.634+2T>C(p.D212Gfs37*)变异,其母亲也携带该突变。文献检索到TNFAIP3基因突变导致的LN共14例(包括本研究2例),检出13个TNFAIP3基因杂合突变。14例患者中女性(12例,85.71%)为主,多儿童期起病,仅2例成人期起病。皮疹,口腔和(或)生殖器溃疡,反复发热,和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肾外表现,10例(71.43%)患者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TNFAIP3基因突变导致的LN表现复杂。对合并多种自身免疫表现的LN患者,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及时完善基因测序,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单位肾痨分子遗传和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邵慧瑛, 安玉
2024, 33 (5): 462-46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5.012
肾单位肾痨是一类由纤毛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也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肾衰竭常见的遗传病因。临床表现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慢性间质性肾炎、囊性肾病,部分可伴肾外表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致病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调控异常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也为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肾单位肾痨的致病基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洪伊, 张媛媛, 李真, 黄湘华
2023, 32 (2): 156-162.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2.012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常造成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近年来,AL型淀粉样变性分子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AL型淀粉样变性纤维丝结构特点及心脏和肾脏受损的病理机制。此外,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方法也有所突破,对改进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朝红, 洪亦眉, 秦卫松, 等
2010, 19 (6): 508-51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足细胞骨架肌动蛋白(F-actin 和细胞间连接蛋白ZO-1表达和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荧光探针CM-H2DCFDA标记的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 检测p-38 ,ERK1/2JNK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  AngII呈剂量依赖性的破坏足细胞骨架结构和细胞间连接,表现为F-actin在胞浆中的应力纤维解聚,F-actin的边聚。细胞间连接的断裂,细胞皱缩。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性的拮抗AngII诱导的骨架蛋白解聚和细胞间连接分子的重排,10ng/ml雷公藤甲素的作用最为明显。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AngII 1(AT1R)2型受体(AT2R)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细胞内活性氧及其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研究显示,AngII (10-7mol/L)诱导足细胞内ROS的明显增加,激活p-38, ERKJNK 三条MAPK信号通路,雷公藤甲素(10ng/ml)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10 mmol/L)预处理细胞后,能够有效遏制AngII诱导的细胞内ROS的产生,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稳定足细胞的骨架结构和细胞间连接,拮抗AngII对足细胞的损伤。雷公藤甲素的上述作用与细胞内ROS及下游的p-38ERK 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雷公藤甲素干预AngII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可能部分参与了其对肾小球疾病的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特殊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基因研究
彭嘉惠, 张昌明, 刘志红
2021, 30 (5): 451-458. DOI: 10.3969/j.jssn.1006-298X2021.5.0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理论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已相继发现30余种与SLE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并据此提出“单基因狼疮”概念。本文将针对这些基因,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基因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领域的关注,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死亡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周桃桃, 郭兆安
2021, 30 (4): 362-36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1.04.013
急性肾损伤(AKI)起病急骤,目前缺少动态监测肾脏损伤演变的早期、敏感指标。在各类AKI模型中均有铁死亡过程,参与铁死亡的特定蛋白、基因将有望成为AKI发生发展的预测因子。铁死亡的发生与铁、氨基酸、脂质代谢密切相关,通过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病理过程参与AKI的发展。研究证实多种靶向作用于铁死亡的药物对AKI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就铁死亡参与AKI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干预铁死亡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脏纤维化中的新角色----血管周细胞
钟永忠|谌达程|曾彩虹
2015, 24 (4): 360-364.

【摘要】 肾脏的周细胞是一种与内皮细胞紧密联系,具有广泛分支的能产生胶原的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参与维持微血管稳定。周细胞在肾脏受到持续损伤后,从微血管中剥离并转分化成致疤痕的肌成纤维细胞。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能阻止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化,改善肾纤维化。在正常肾脏中周细胞还具有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中,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后产生EPO能力下降。最近关于肾脏周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周细胞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肾脏纤维化发生的机制。针对周细胞的治疗有望成为延缓CKD患者进展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斑马鱼模型研究进展
朱妍, 秦卫松
2021, 30 (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1.01.013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病因复杂,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动物模型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疾病进程和研发药物。新兴的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具有其他动物模型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非常适合人类疾病研究。目前使用的糖尿病斑马鱼模型主要包括诱发性、自发性和基因修饰性模型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轻链近端肾小管病
杨茜,高二志,谢红浪
代谢组学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与进展
宋佳倩, 周阳, 徐玲玲, 杨俊伟
2023, 32 (6): 558-562.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6.012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与心血管等不良事件风险密切相关。对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早期识别CKD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防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代谢组学是一种无创、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代谢物的丰度及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来阐述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示,随着肾功能的恶化,CKD患者的代谢组学会出现显著差异;多种代谢物与患者肾功能恶化、恶性心血管事件甚至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CKD领域,代谢组学已成功应用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及探寻CKD及其并发症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此外,代谢组学的应用拓展了对CKD进程及其并发症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加深了对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KD相互作用的理解。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CKD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以期为CKD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栗小茹, 李世军
2023, 32 (4): 383-38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4.018
脓毒症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早期不易识别,病死率高,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临床表型、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均具有异质性,目前尚无确切有效干预手段。本文就SAAKI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尿毒症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任红旗|龚德华
2015, 24 (2): 181-185.

摘 要: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以及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年龄与肌少症密切相关,然而,慢性肾脏病尤其终末期肾病可患者疾病加速快肌肉的消耗,在慢性肾脏病中肌少症发病率发生率增加。导致尿毒症肌少症因素较多,主要与激素、免疫和肌细胞的改变,代谢性酸中毒,蛋白质摄入减少及运动减少等有关。由于尿毒症合并肌少症发病率发生率高,且死亡率高,因而,需要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喷昔洛韦治疗肾移植后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
郭丽平, 粘烨琦, 赵杰, 冯钢
2024, 33 (6): 596-600郭丽平,粘烨琦,赵杰,冯钢.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4.06.019
34 岁男性肾移植受者,因“ 周身皮疹伴胸部疼痛 4 d” 入院,患者出现严重肝损害伴胰腺功能和移植肾功能损害,最终依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IgM 阳性确诊为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经喷昔洛韦、静脉激素、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生物样本库及样本管理规范简介
尹茹, 唐蓉, 郑春霞
2023, 32 (4): 348-352.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3.04.011
本文拟简介人类样本库基础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国家标准—《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管理规范》(GB/T 39767-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基础术语》(GB/T 40364-2021)以及《人类生物样本分类与编码》(GB/T 39768-2021),系统阐述组织架构、人员管理、环境设施、试剂耗材、信息系统及样本管理等内容,以期强化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和运行,从而为下游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样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
焦咏宜, 张晓良
2022, 31 (1): 73-7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1.015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血管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和进展评估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些年,人们对于血管钙化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对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骨钙素(OC)、焦磷酸盐(PPi)、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钙蛋白颗粒(CPP)、骨硬化蛋白、 Dickkopf1(Dkk1)等血管钙化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行阐述,为CKD血管钙化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滋养血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陈沁兰, 许冬梅, 孔祥雷
2022, 31 (1): 90-94.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22.01.018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静脉流出道狭窄是导致AVF失功最常见的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新生内膜增生(NIH)。目前NIH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滋养血管位于血管壁的中外层,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可为血管壁供氧及补充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本综述重点阐述滋养血管参与NIH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旨在为AVF失功寻求新的理论解释,为其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
王莉,李贵森,刘志红
2013, 22 (6): 554-559.

摘要: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是针对我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借鉴国际学术界现有CKD-MBD指南及相关研究结果和临床试验循证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及现阶段医疗条件,制定的旨在用于指导肾脏病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成人CKD-MBD管理的专家指导意见。本诊治指导包括五大部分:(1)CKD-MBD相关定义和基本概念的阐述;(2)CKD患者进行矿物质异常、骨病及血管钙化评估的时机,监测指标的选择和意义,以及相关指标监测的频率;(3)CKD-MBD患者降低高血磷,维持正常血钙,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血管钙化的治疗目标及防治原则;(4)CKD不同分期患者骨质疏松的评价标准,药物使用指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5)肾移植受者相关骨病的诊治,以及这一特殊人群CKD-MBD的评估和处理方法。有鉴于上述诊断和治疗的建议意见大多来源于国外的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研究结果,我们在该诊治指导中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阐述相关依据的来源,以便大家在学习时参考和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更符合患者情况的判断。本文为诊疗指导的简写版,重点介绍第二到第五部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