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目的:评估糖尿病肾病(DN)病理分型对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预后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DN且随访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14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病理特征与肾脏预后的联系。所有患者均按照Tervaet等提出的病理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他DN常见的病理改变进行评估。随访终点定义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1.73m2)。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期患者63例,IIa期95例,IIb期32例,III期168例,IV期56例。各期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100.0%、90.2%。75.4%、39.0%和15.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该分型中的肾小球病变分级、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FTA)、间质炎症均对肾脏预后有显著影响,但血管病变指标(动脉透明变性、动脉硬化)与肾脏预后无相关性,且超过1个部位的动脉透明变性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DN患者(95.4%),对于指导分型意义不大。如将血管指标重新定义为根据动脉透明变性程度及有无动脉硬化进行评分,仍可对肾脏预后产生影响。此外,对不同病理指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结节样病变、微血管瘤、无肾小球的肾小球、节段硬化、透明滴和纤维蛋白帽、纤维素样渗出、袢内泡沫细胞、小球炎、新月体、节段内皮增生对肾脏预后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临床指标(蛋白尿、血压、eGFR)后,肾小球病变分级以及IFTA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肾小球病变分级以及IFTA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但现有的血管指标对于反映病变严重程度、指导预后作用不佳,根据动脉透明变性程度及有无动脉硬化进行评分,对预后有更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