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298X      CN 32-1425/R

导航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25年 34卷 3期
刊出日期 2025-06-28

论著
临床名家谈
述评
标准与规范
肾脏病基础
肾脏病临床
血液净化
临床集锦
病例报告
述评
201 蒋松, 刘志红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不容忽视,也没有被忽视 [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5,34(3): 201-203>')" href="#">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不容忽视,也没有被忽视

2025 Vol. 34 (3): 201-203 [摘要] ( 114 ) [HTML 1KB] [ PDF 684KB] ( 120 )
论著
204 南迪, 刘晶晶, 王晓玉, 高行健, 郑春霞, 刘志红
狼疮肾炎患者疾病活动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验证
目的:寻找狼疮肾炎(LN)患者循环中反映疾病活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方法:用 Olink 蛋白组学检测健康对照(CON1,n= 10)、活动组(ALN1,n= 9)和非活动组(ILN1,n = 9)的LN 患者以及前瞻性队列血浆中92 个炎症分子和92 个免疫分子。  在更大样本量的 LN 患者(n = 99) 和随访队列(n = 50) 中用 ELISA 验证筛选出的分子。  结果:与 CON1 组和ILN1 组相比,ALN1 组有17 个差异分子且区别ALN1 和ILN1 的曲线下面积(AUC) >0.8。  前瞻性队列显示其中有11 个分子随治疗缓解而降低,筛选11 个分子后得到2 个未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报道的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和嗜乳脂蛋白亚家族3 成员A2(BTN3A2)。  在更多样本和队列中验证这两个分子,它们在活动性LN 患者中明显高于非活动患者。  LIFR、BTN3A2 与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57 和0.468。  随访队列结果显示循环中2 个分子的水平随疾病缓解显著下降,而未缓解者并无改变。  结论:本研究发现循环 LIFR 和 BTN3A2 可作为反映LN 患者疾病活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 Vol. 34 (3): 204-211 [摘要] ( 214 ) [HTML 1KB] [ PDF 4141KB] ( 159 )
212 张志宏, 崔睛睛, 余乐, 成水芹, 周婷婷
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指数的性别差异与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 PD) 患者肌少症指数( SI) 的性别差异与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4 1 月至 2023 1 月置管并规律随访患者, 随访截止 2024 7 月,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  SI 由进入透析第 1 月末肌酐( Cr) 与胱抑素 C( CysC) 浓度计算得出, 公式分别为 Cr / CysC Cr×eGFRcys。  统计学分析 SI 数值的性别差异,利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SI 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并探讨透析后第1 年SI 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共纳入1 034 例PD 患者,其中男性 563 例、女性 471 例。  患者基线年龄 45.1± 14.2 岁,总尿素清除指数( Kt / V) 为 2.03± 0.64。  男性患者 Cr / CysC2.03±0.67 vs 1.81±0.59) 与 Cr× eGFRcys94.2± 33.9  vs  86.2± 31.5) 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 P 均< 0.001),男性及女性患者的 Cr / CysC Cr×eGFRcys 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相关性( 均 r>0.95,P<0.001)。  以 Cr / CysC的连续变量及二分类变量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r / CysC 水平与患者生存差异具有相关性;在多因素校正后, 女性患者中该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男性患者中该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竞争风险模型中,Cr / CysC 水平与男性患者生存差异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透析后第 1 Cr / CysC 平均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 结论:PD 患者的 SI 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 SI 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SI 水平对于 PD 患者生存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对男性患者意义显著;透析后第 1 SI 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
2025 Vol. 34 (3): 212-218 [摘要] ( 100 ) [HTML 1KB] [ PDF 1172KB] ( 100 )
219 赵沙沙, 甘巍, 张亮, 熊明霞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变化分析
  要  目的:评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 患者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钙化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比较甲状旁腺切除术( PTX) 对冠脉钙化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严重 SHPT 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 PTX 346 例患者,术前完善患者冠脉 CTA、血清生化指标等检查,统计分析 SHPT 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及其危险因素,PTX 后 1~ 2 年全面复查的患者 31 例,比较术前、术后冠脉钙化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结果:346 例患者中女性 147 例、男性 199 例,平均年龄 48.54± 10.30 岁,透析龄 100.08± 48.90 月,102 例患者曾服用含钙磷结合剂降磷治疗,184 例患者曾行活性维生素 D 冲击治疗。 346 例患者中有 288 例( 83.23%) 存在冠脉钙化,将钙化积分≥400 作为重度冠脉钙化组( 183 例,52.89%),<400 分作为非重度冠脉钙化组( 163 例,47.11%),统计分析可见,重度冠脉钙化组男性较多、年龄较大、透析龄较长、术前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TH) 较高、患有糖尿病比例更高、肌钙蛋白 T 较高、N 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较高。  所有冠脉血管狭窄中, 最常累及的是前降支( 77.1%)、右冠脉( 65.6%)、回旋支( 51.5%),其中重度狭窄( 狭窄程度>70%) 比例前降支 16.2%、右冠 13.5%、回旋支 7.6%。 将是否存在重度冠脉钙化做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发现男性( OR = 2.273,95% CI 1.425 ~ 3.628, P = 0.001)、年龄越大( OR = 1.047,95%CI 1.022~ 1.073,P<0.001)、 术前iPTH 越高( OR = 1.001,95%CI 1.000~ 1.001, P = 0.001)、合并糖尿病( OR = 5.713,95%CI 1.595~ 20.465,P = 0.007),是重度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  行PTX 后1~ 2 年复查生化、冠脉 CTA 等指标,i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较术前明显下降,冠脉钙化积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冠脉钙化减轻组较钙化加重组术后补钙剂量更小、胆固醇更低。 结论:绝大多数的 SHPT 患者均存在冠脉钙化问题,男性、高龄、合并糖尿病、高 iPTH 均是发生严重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  PTX 后冠脉钙化无明显变化,但高胆固醇、较大剂量补钙均是术后冠脉钙化加重的因素。
2025 Vol. 34 (3): 219-224 [摘要] ( 60 ) [HTML 1KB] [ PDF 801KB] ( 47 )
225 赵泽文, 董晓颖, 李博厚, 夏郁彬, 高青青, 殷雨荷, 林浩雯, 陶一鸣, 徐丽霞, 马建超, 刘双信
COMM 域蛋白 5 抑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
目的:探讨 COMM 域蛋白 5( COMMD5) 与慢性肾脏病( CKD) 患者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 COMMD5 CKD 患者血管钙化关系,对 CKD 钙化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管环的茜素红染色及免疫组化,并用高磷刺激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HVSMC),观察 COMMD5 表达。  在体外使用 COMMD5 小干扰RNA( SiRNA),观察Runt 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 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SM22α) 的表达情况。 COMMD5 重组蛋白刺激 HVSMC,观察茜素红染色情况。 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OMMD5 与血管钙化有关,且与对照组相比, 血管钙化组 COMMD5 表达下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CKD 血管钙化患者COMMD5 表达下调( P < 0.01)。 与对照组比较, 高磷刺激下 HVSMC COMMD5 的表达降低( P < 0.05)。 使用COMMD5 的 SiRNA 及高磷对 HVSMC 进行刺激,导致细胞中 RUNX2 表达上调,SM22α 表达下调( P<0.05)。  使用 COMMD5 重组蛋白孵育 HVSMC,较高磷组相比,COMMD5 重组蛋白加高磷组茜素红染色减少。 结论:COMMD5 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转分化抑制血管钙化。
2025 Vol. 34 (3): 225-231 [摘要] ( 49 ) [HTML 1KB] [ PDF 4394KB] ( 68 )
232 俞肄茹, 陈樱花, 高鸥, 赵欣, 刘芳, 王佳玮, 谢红浪
非奈利酮联合达格列净改善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5 Vol. 34 (3): 232-239 [摘要] ( 257 ) [HTML 1KB] [ PDF 997KB] ( 111 )
240 时鹏, 吴舜, 阮振民, 任红旗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镇痛药物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对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术中疼痛的缓解程度,以期指导PTA 术前镇痛药物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2 1 月至 2023 1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行动静脉内瘘 PTA 治疗的患者 150 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三组:对照组( 50 例,术前未用镇痛药物)、术前塞来昔布组( 50 例) 和术前吗啡组( 50 例),术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 及疼痛数字评分量表( NRS) 评估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并观察患者术后随访 1 月、3 月、6 月、9 月、12 月的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 结果: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吗啡组的 VAS 的中位疼痛评分分别为 73,10)、5( 1,10)、3( 0,6)( F = 61.89,P<0.05)。  此外,三组 NRS 中位疼痛评分为 72,10)、5( 1,10)、3( 0,6)( F = 54.79,P<0.05)。  对照组术后 1 月、3 月、6 月、9 月、12 月的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为 94%、88%、78%、70%、58%;塞来昔布组分别为 92%、88%、80%、68%、60%;吗啡组分别为 94%、86%、76%、68%、62%。  三组在各时间点的动静脉初级内瘘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术前应用塞来昔布和吗啡注射液均能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 PTA  中的疼痛,吗啡注射液镇痛效果优于塞来昔布,且未影响初级动静脉内瘘通畅率。
2025 Vol. 34 (3): 240-244 [摘要] ( 88 ) [HTML 1KB] [ PDF 899KB] ( 56 )
临床名家谈
245 梁敏, 彭志强
心肾代谢综合征对肾脏病医师的挑战
2025 Vol. 34 (3): 245-246 [摘要] ( 63 ) [HTML 1KB] [ PDF 694KB] ( 77 )
247 毕艳, 顾天伟
从心肾代谢综合征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疗
2025 Vol. 34 (3): 247-248 [摘要] ( 41 ) [HTML 1KB] [ PDF 659KB] ( 64 )
249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sydrome:challenges of shared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心肾代谢综合征:共管共防面临的挑战
2025 Vol. 34 (3): 249-250 [摘要] ( 51 ) [HTML 1KB] [ PDF 674KB] ( 79 )
标准与规范
251 陈樱花, 胡伟新, 刘志红
执行摘要: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
2019 年首部《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在狼疮肾炎( LN) 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更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了更新该指南,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建了多学科专家指南工作组,使用推荐意见的分级评估、制订及评价(  GRADE)  方法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部分循证证据不足的临床问题,以实践建议进行陈述,旨在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和疾病管理提供 指导。 《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已在《中华医学杂志》全文发表,为辅助指南的解读和推广应用, 在此以执行摘要的形式对《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5 版)》进行了跟踪发布。
2025 Vol. 34 (3): 251-255 [摘要] ( 165 ) [HTML 1KB] [ PDF 1044KB] ( 173 )
肾脏病基础
256 吴梦圆, 陈晓荷, 夏文勇, 葛许华
潜能未定克隆性造血与肾脏病
潜能未定克隆性造血( CHIP) 是一种与年龄相关、致病潜能不确定的造血干细胞扩增。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HIP 与血液系统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且与肾脏功能下降、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 包括糖尿病肾病) 等肾脏病密切相关。  CHIP 相关基因突变( 如 TET2、JAK2、ASXL1 等) 可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如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 炎症小体、黑色素瘤缺失因子 2AIM2) 等],诱发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肾脏纤维化。  本文拟从 CHIP 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管理策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探讨  CHIP 与肾脏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为肾脏病的预防与治疗、抗炎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5 Vol. 34 (3): 256-260 [摘要] ( 58 ) [HTML 1KB] [ PDF 961KB] ( 65 )
261 容颖欣, 章海涛
新月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疗靶点研究
新月体肾炎( CGN) 是一种以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表现的严重肾脏疾病,其组织学特征为新月体形成。 新月体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且通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新月体的形成与 CGN 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复杂上游分子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解析这些机制对优化 CGN 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新月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及相关标志物,旨在加深对新月体的致病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为CGN 的诊治探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025 Vol. 34 (3): 261-266 [摘要] ( 64 ) [HTML 1KB] [ PDF 2776KB] ( 73 )
肾脏病临床
267 赵欣, 谢红浪
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的心肾保护
2 型糖尿病( T2DM) 是导致慢性肾脏病( CKD) 的常见原因,并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RAASi) 治疗基础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 SLGT2i) 和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MRA) 均可延缓 CKD 进展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患者仍面临较高心肾不良结局的风险。  随着“ 多支柱疗法” 的提出,RAASi、SGLT2i 及非甾体类 MRA 联用成为具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本文主要就非甾体类 MRA 及 SGLT2i 对心肾的影响机制,以及两者联合对 T2DM 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的影响作一综述。
2025 Vol. 34 (3): 267-273 [摘要] ( 50 ) [HTML 1KB] [ PDF 2621KB] ( 101 )
274 胡成慧, 黄湘华
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对该疗法产生耐药,CAR⁃T 细胞疗法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CAR⁃T  细胞功能障碍、抗原逃逸以及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克服耐药机制的策略包括改善体内 T 细胞功能、优化 CAR⁃T 细胞产品、调节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等。
2025 Vol. 34 (3): 274-278 [摘要] ( 47 ) [HTML 1KB] [ PDF 1374KB] ( 94 )
血液净化
279 刘佳丽, 詹申, 李贵森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结构设计与功能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TCC) 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  临床操作者应充分了解导管结构设计与功能,有利于临床合理选择及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 TCC 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包括材料、涂层及管身结构等。 目前仍难以推荐某种特定样式的 TCC 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操作者选择和应用导管时更应重视其综合性能。
2025 Vol. 34 (3): 279-284 [摘要] ( 85 ) [HTML 1KB] [ PDF 1094KB] ( 75 )
285 胡逸婷, 龚德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性能的监测
剂量是影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CRRT 过程中,滤器性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患者实际接受的剂量与基于流出液估计的治疗剂量之间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监测滤器性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保证 CRRT 疗效的关键。 本文将对 CRRT 滤器性能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 Vol. 34 (3): 285-289 [摘要] ( 59 ) [HTML 1KB] [ PDF 1077KB] ( 48 )
病例报告
290 余乐 王佑良, 范文静, 吴晓梅, 程震, 涂远茂
TBC1 域家族成员 8B 基因突变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青少年起病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需警惕基因突变的可能,TBC1 域家族成员 8B( TBC1D8B) 基因突变可影响足细胞功能。  本文报道 2 例青年男性患者,1 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 AKI),另 1 例为轻度尿检异常伴 AKI 及发育迟缓和癫痫,肾穿刺病理均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激素治疗不敏感。  全外显子测序分别发现2 例患者TBC1D8B 基因c.659T>A( p.I220N) 和c.1028T>C( p.L343P) 半合子突变,两处均为新突变位点。
2025 Vol. 34 (3): 290-293 [摘要] ( 70 ) [HTML 1KB] [ PDF 1716KB] ( 55 )
临床集锦
294 梁佩芬, 卿凤初, 曾玉纯, 韦肖娜, 杨琼琼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冷球蛋白血症的诊治
47 岁男性患者,因“ 皮疹 2 年,泡沫尿 1 年余,水肿 6 月” 入院。  诊断“ 冷球蛋白血症”,予抗乙型肝炎病毒、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血浆置换等治疗后病情反复。 针对骨髓异常 B 细胞及浆细胞使用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RVD) 方案治疗,患者不耐受,尿蛋白增多,肾功能进展。 在重复肾活检及骨髓活检,排查重金属中毒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冷球蛋白血症。 再次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症状改善,肾功能稳定,无肉眼血尿,补体改善,但冷球蛋白持续阳性。
2025 Vol. 34 (3): 294-300 [摘要] ( 96 ) [HTML 1KB] [ PDF 29479KB]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