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298X      CN 32-1425/R

导航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25年 34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5-10-28

论著
临床名家谈
医学继续教育
肾脏病基础
肾脏病临床
危重肾脏病
血液净化
临床集锦
病例报告
论著
401 叶雨洁、吴晓梅、陈文萃、郭锦洲、徐维玮、黄湘华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轻链型(AL 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 3 个月内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 2010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 385 例行 ASCT 治疗的 AL 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统计术后 3 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谱特征,分析治疗及转归,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44 例患者术后 3 个月内发生 148 例次感染,感染率 38.4%;粒细胞植入前感染占 75.7%,植入后占 24.3%。植入前常见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胃肠道、血流,48.8% 仅表现为感染性发热;植入后以肺部、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植入前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为主,植入后以带状疱疹病毒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 岁、血清白蛋白 <30g/L、重度黏膜炎及粒缺期> 7d 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 型淀粉样变性患者 ASCT 后植入前感染率更高,两阶段感染部位与病原菌分布差异明显,上述四项为早期感染危险因素。

2025 Vol. 34 (5): 401-406 [摘要] ( 76 ) [HTML 1KB] [ PDF 891KB] ( 42 )
406 李喆倩、曹彤、周晋
非靶代谢组学揭示 IgA 肾病代谢变化与诊断标志物筛选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 IgA 肾病(IgAN)患儿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无创诊断 IgAN 的标志物。方法:收集 2024 年 1 月至 12 月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的 IgAN 患儿血浆标本及健康体检儿童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结合 KEGG 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潜在诊断标志物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结果:共检出 651 种代谢物,其中 66 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VIP>1),主要富集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赖氨酸降解等通路。12 种代谢物(如磷脂酰胆碱 40:4|18:0_22:4、缬氨酸⁃亮氨酸等)的曲线下面积(AUC)≥0.85,联合诊断模型 AUC=1.00,显示完美区分能力。结论:IgAN 患儿血浆代谢谱发生显著变化,脂质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变化尤为显著,12 种代谢物有望作为无创诊断标志物。
2025 Vol. 34 (5): 406-414 [摘要] ( 52 ) [HTML 1KB] [ PDF 2203KB] ( 44 )
415 周涵、余雅真、张薇、徐峰、张炯
功能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参数与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水肿的研究
目的:探索功能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组织水肿的映射识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5 年 6 月至 2024 年 12 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 35 例 NS 患者(原发病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选取 25 例非 NS 表现的 IgA 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完成 24h 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肾功能、肾脏 B 超、肾活检病理及肾脏磁共振检查,收集 IVIM 序列数据(标准表观弥散系数 s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 D、伪扩散系数 D*、灌注分数 f),分析两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指标差异。结果:两组肾功能无差异;NS 组左肾长径增大、肾组织水肿程度升高(P<0.001);NS 组肾脏皮质、髓质 sADC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分别为 0.013、0.018),皮质、髓质 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分别为 0.021、0.011);两组 D、f 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S 患者肾组织 IVIM⁃sADC 值显著升高,D值显著降低,该类序列参数有望表征 NS 患者肾实质水肿程度。
2025 Vol. 34 (5): 415-420 [摘要] ( 30 ) [HTML 1KB] [ PDF 1747KB] ( 26 )
421 马禹良、龚梓浩、吴可可、王宇辰、方丹东、刘洋、童智慧
腹腔内高压与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腹腔内高压(IAH)与急性肾损伤(AKI)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比较 AKI 和非 AKI 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严重程度分级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腹腔内压(IAP)对临床病程的影响,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 IAP 水平对 AKI 分级的影响,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 AKI 的因素,ROC 曲线分析 IAP 对 AKI 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 312 例患者,128 例(41.0%)合并 AKI;AKI 患者入院时首次 IAP 测定值显著升高(P<0.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入院时 IAH 显著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 AKI 风险(OR=1.153,95% CI 1.017~1.308,P=0.026)。ROC 分析显示,IAP 预测 AKI 的 AUC 为 0.723(95% CI 0.666~0.781,P<0.001),当 IAP>12.3mmHg 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2.5%、72.8%。结论:入院时 IAP 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 AKI 的发生独立相关。

2025 Vol. 34 (5): 421-426 [摘要] ( 44 ) [HTML 1KB] [ PDF 1000KB] ( 25 )
427 张威、陈义珍、桑永浩、张磊、王亿平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随访的 CAPD 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观察组(34 例)和对照组(38 例),观察时间 12 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残余肾功能指标(24h 残余尿量、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 Kt/V、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 GFR)、腹膜 Kt/V、总 Kt/V、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线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 12 个月后,两组残余肾功能指标均下降,除残余肾 Kt/V 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组别 × 时间交互作用(P 交互 < 0.05);观察组残余肾 Kt/V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心功能方面,LVEF 有显著交互作用(P 交互 = 0.005),BNP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生化指标中,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磷有显著交互作用(P 交互 < 0.01),12 个月后观察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咳 2 例(5.9%),对照组血管性水肿 2 例(5.6%)。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延缓 CAPD 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丢失,改善心功能,降低血磷水平。

2025 Vol. 34 (5): 427-434 [摘要] ( 37 ) [HTML 1KB] [ PDF 924KB] ( 29 )
435 陈杏玲、郭婷婷、麦靖怡、粟之花、章俊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目的:探讨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肠道菌群特征,为其作为靶点防治难治性 PDAP 提供初步证据。方法: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10 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PD)患者的粪便标本,分为难治性 PDAP 组(24 例)和普通 PD 组(20 例),通过 16SrDNA 测序方法分析两组间物种多样性及组成差异。结果:难治性 PDAP 组的肠道菌群组成主要包括厚壁菌门(32.5%)、拟杆菌门(27.8%)、变形菌门(23.2%)、放线菌门(13.2%)等。两组的 α 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β 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08)。相较于普通 PD 组,难治性 PDAP 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棒状杆菌属、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等致病菌属较多,而普氏菌属、小杆菌属、消化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等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属较少。结论:难治性 PDAP 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其致病菌属较多,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属较少。

2025 Vol. 34 (5): 435-440 [摘要] ( 31 ) [HTML 1KB] [ PDF 1910KB] ( 31 )
441 杨等、孙晓丹、郭云星、王虎军、郑广昊、吕秋影、杨傲然、彭彦平
综合康复干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椎旁肌厚度与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综合康复干预改善椎旁肌厚度与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4 年 2 月至 1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 122 例 H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61)与观察组(综合康复干预,n=61),干预周期均为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椎旁肌厚度、sEMG 检测静息及动态功能指标值(均方根值振幅、绝对值均值、中位频率、平均功率频率),并观察躯体功能、运动能力及营养代谢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椎旁肌厚度、sEMG 指标、躯体功能及营养代谢指标均随干预时间延长而改善(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 6 周、12 周时上述各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均显著(均 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显著改善 HD 患者椎旁肌厚度和功能,采用 sEMG 技术能够客观反映该干预方案的改善效果。
2025 Vol. 34 (5): 441-446 [摘要] ( 14 ) [HTML 1KB] [ PDF 1536KB] ( 9 )
临床名家谈
447 彭永德
肠道微生态调控人体代谢平衡与健康
2025 Vol. 34 (5): 447-448 [摘要] ( 23 ) [HTML 1KB] [ PDF 749KB] ( 27 )
449 鲁一兵、丁大法
菌群移植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的十年体会与思考
2025 Vol. 34 (5): 449-450 [摘要] ( 20 ) [HTML 1KB] [ PDF 735KB] ( 12 )
451 邵加庆、王魏
聚焦肠道菌群破解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难题
肠道菌群、高尿酸血症、痛风、尿酸代谢
2025 Vol. 34 (5): 451-452 [摘要] ( 18 ) [HTML 1KB] [ PDF 844KB] ( 11 )
医学继续教育
453 王魏、卢斌、顾萍、邵加庆
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肠道菌群作为 “隐形代谢器官”,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从 “新大陆” 探索到 “新范式” 建立的革命性转变。肠道菌群通过微生物⁃宿主互作调控能量平衡、免疫稳态及内分泌信号,其生态失调与肥胖、2 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机制研究进展、靶向干预策略及临床转化挑战等医学 “新范式”,为代谢性疾病防控提供新视角。
2025 Vol. 34 (5): 453-457 [摘要] ( 52 ) [HTML 1KB] [ PDF 868KB] ( 23 )
肾脏病基础
458 王熠、葛永纯
纳米材料靶向递送药物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表现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AKI 的发生往往伴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早期诊断困难且治疗手段有限,AKI 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然较高。近年来,纳米材料的进展为 AKI 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药物通过纳米材料载体实现靶向递送,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小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靶向递送药物治疗 AKI 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 AKI 纳米药物治疗的临床前研究现状。

2025 Vol. 34 (5): 458-463 [摘要] ( 27 ) [HTML 1KB] [ PDF 1372KB] ( 17 )
464 张晓冬、吴灿辉
免疫检查点分子 B7⁃1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 1 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交叉作用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当前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部分患者易出现激素抵抗或复发。足细胞损伤是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产生的核心机制。近年来,免疫检查点分子 B7⁃1(CD80)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 1(PD⁃L1)在足细胞中的功能备受关注,尤其是二者在足细胞表面发生的顺式结合关注度与日俱增。本文通过系统阐述 B7⁃1 和 PD⁃L1 的分子基础、作用机制、顺式结合反应机制及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肾病综合征的精准免疫治疗提供崭新视角,推动相关机制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2025 Vol. 34 (5): 464-469 [摘要] ( 18 ) [HTML 1KB] [ PDF 1035KB] ( 17 )
肾脏病临床
469 韩风、谢红浪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改善贫血的研究进展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多种慢性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最初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近年的研究发现,SGLT2i 不仅能延缓 CKD 的进展,还能显著改善贫血。研究表明,SGLT2i 通过减轻近端肾小管缺氧状态,恢复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活力,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还可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和 HIF⁃2α 的表达,改善肾脏的氧合状态,优化铁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同时,SGLT2i 还可能增加肝脏 EPO 生成来代偿肾脏功能的不足。SGLT2i 通过多方面的机制改善贫血,为肾性贫血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5 Vol. 34 (5): 469-474 [摘要] ( 28 ) [HTML 1KB] [ PDF 1114KB] ( 19 )
475 郑海娟、牛晓珊
血清肌酐与胱抑素 C 比值在代谢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br#
#br#
代谢综合征(MetS)的核心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其与肌肉减少症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血清肌酐与胱抑素 C 比值(CCR)可综合反映肌肉代谢与肾功能状态,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MetS 核心组分中展现出独特的预测潜力。此外,CCR 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关联研究提示其作为动态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然而,当前研究存在性别差异显著、结果不一致等局限性,未来需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进一步阐明 CCR 在 MetS 预后评估及个性化干预中的作用,为降低 MetS 相关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 CCR 在 MetS 及其常见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系统总结 CCR 作为肌肉质量与肾功能评估指标在 MetS 早期诊断、风险分层及疾病管理中的价值,并为完善 MetS 诊疗标准提供新思路。
2025 Vol. 34 (5): 475-479 [摘要] ( 18 ) [HTML 1KB] [ PDF 1558KB] ( 9 )
危重肾脏病
480 朱傲哲、董建华
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血栓形成(CRDVT)是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疾病因素和导管因素的交互作用。CRDVT 可导致导管功能障碍,甚至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增加重症患者死亡风险。血管超声是 CRDVT 首选筛查工具,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深部静脉血栓的确诊。CRDVT 防治策略强调综合干预,包括置管环节的超声引导穿刺和导管选择,治疗环节的动态监测、导管拔除时机,以及个体化抗凝、溶栓治疗和滤器置入等。
2025 Vol. 34 (5): 480-485 [摘要] ( 33 ) [HTML 1KB] [ PDF 2033KB] ( 42 )
血液净化
486 敖由塔娜、刘燕、马志俊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的研究进展#br#
#br#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PS)是腹膜透析(PD)罕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主要病理学特征为弥漫性腹膜纤维化并形成致密包膜包裹肠管,进而引发肠梗阻和营养不良。EPS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是二次打击学说。常见危险因素包括 PD 疗程延长、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反复发作、长期暴露于高渗高糖透析液以及突然停止 PD 等。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评估,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识别腹膜增厚、钙化及肠袢包裹方面最具实用价值。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包括停止 PD、强化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炎及抗纤维化药物,并在指征明确时进行外科手术。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综述 EPS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25 Vol. 34 (5): 486-490 [摘要] ( 38 ) [HTML 1KB] [ PDF 1047KB] ( 33 )
病例报告
491 谢轶欣、康梅子、曾彩虹
CFI 复合杂合突变伴 C3 肾炎因子阳性的 C3 肾小球肾炎
青年男性患者,因双下肢水肿就诊,实验室检查示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功能正常,补体 C3 降低和 C3 肾炎因子(C3NeF)阳性。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伴系膜区、基膜内、内皮下和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 C3+++、IgG+,弥漫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基因测序发现 CFI 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均为杂合子。最终诊断 CFI 复合杂合突变合并 C3NeF 阳性的 C3 肾小球肾炎。醋酸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氯沙坦治疗,起初控制良好,后病情进展。

2025 Vol. 34 (5): 491-495 [摘要] ( 40 ) [HTML 1KB] [ PDF 4102KB] ( 27 )
临床集锦
496 孙宝婷、董晓颖、陈钊、朱家德、刘双信、吴敏、马建超
顽固心力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移植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报道 1 例腹膜透析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最终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脏超声指标明显改善。本例患者诊治经过为腹膜透析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出新思路。

2025 Vol. 34 (5): 496-500 [摘要] ( 25 ) [HTML 1KB] [ PDF 1583KB]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