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 2018, Vol. 27 ›› Issue (6): 523-527.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18.06.005
摘要:
目的:探讨草酸性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经肾活检确诊为草酸性肾病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结果:共收集52例草酸性肾病患者男性3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4±123岁。49例自体肾,3例移植肾;2例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余50例继发性草酸性肾病,病因包括药物(静脉维生素C最为常见)、摄入富含草酸食物或化学中毒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500%),自体肾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KI) 1期、AKI 2期、AKI 3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出现AKI(ACKD)分别占41%、82%、673%、204%。病程中最高血清肌酐为7832±4252 μmol/L,突出表现为肾小管损伤指标异常,9例行24h草酸定量检测均升高(9035±3514 mg/24h)。肾脏病理均表现为草酸钙结晶沉积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性损伤。519%的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以及泼尼松、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随访时间121±156月,2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3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时间为56±39d。
结论:草酸性肾病的病因多样,继发性草酸性肾病主要病因为药物、高草酸食物和中毒,临床表现为AKI或ACKD,肾活检见草酸钙沉积及肾小管间质急性损伤,半数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去除诱因并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