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目的:建立二甲苯诱导肾损伤的大鼠模型,观察吸入二甲苯对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 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吸入二甲苯2次/d,3h/次。分别收集吸入二甲苯4、6、8、10、12周各个时间点大鼠的尿液、血清和肾组织,检测24h尿蛋白、生化指标和尿NAG/肌酐;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管和肾小球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表达和分布变化。 结果:(1)大鼠吸入二甲苯3周开始出现蛋白尿,8-9周尿中蛋白量达到最高(34.78±2.91mg/24h),此后蛋白尿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2)实验大鼠尿NAG酶在吸入二甲苯2周后开始升高,第4周增高最为显著,并且达最高水平(25.03±4.88u/gScr)。(3)吸入二甲苯的大鼠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和谷丙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大鼠谷草转氨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吸入二甲苯12周,血清尿素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4)光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管细胞刷状缘脱落、扁平,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至管腔中。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多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上皮细胞崩解,线粒体肿胀,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嵴移向周围,变短及数量减少。足细胞节段足突融合。(5)大鼠吸入二甲苯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荧光强度减弱,表达呈现不连续颗粒样分布。 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吸入二甲苯的肾损害模型,初步证实吸入二甲苯能够导致肾脏损伤,大鼠出现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肾小球足细胞节段损伤,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重于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