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已在多种肾小球疾病中检测到肥大细胞数量增加。然而,目前尚无肥大细胞参与人类抗GBM肾炎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肥大细胞在抗GBM肾炎患者肾脏浸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据浸润肾肥大细胞计数,患者被分为组1(肥大细胞<50/mm2,N = 18)和组2(肥大细胞≥50/mm2,N = 20,)。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实验室和病理指标的差异,并对肥大细胞浸润和临床与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组1相比,组2患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发生肉眼血尿患者较多、少尿/无尿比例较高;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较轻;而贫血程度较重、抗GBM抗体滴度较高。同时,组2患者肾功能不全程度较重,表现为血肌酐(Scr,791±324 vs 412±241 ?mol/L,P <0.00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29.8±13.9 vs 15.7±11.5mg/dl,P = 0.005)水平较高,尿渗透压较低。病理上,组2患者肾小球硬化和包囊破裂的比例较高,纤维化程度较重,但观察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纤维性/纤维细胞新月体比例较高(66.7±21.9 vs 47.0±33.6%,P = 0.037),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较低。组2患者肾组织间质还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包括CD4+,CD8+,CD68+细胞。其中CD8+细胞(180 vs 268/mm2,p= 0.045)及CD68+细胞(534 vs 792/mm2,p =0.017)浸润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此外,肥大细胞与新月体和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包括CD68+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相关。结论:抗GBM肾炎患者肾脏肥大细胞浸润和慢性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