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探讨伴有补体沉积AAV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诊断为AAV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 结果:(1)一般情况:96例AAV患者中,男:女=1.2:1,年龄15~83岁,平均起病年龄58.4±16.6岁,其中≥65岁者占42.3%;病程30~115 d(中位病程57 d)。(2)临床表现:器官受累以肾脏及肺部最常见。其中肾脏受累84例(87.5%),肺部受累61例(63.5%)。(3)肾脏病理:51例肾活检患者中,86.3%患者有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4.9%伴有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64.7%伴有球性硬化,64.7%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44例病理诊断为AAV肾损害,根据其光镜下肾小球病理改变的程度将其分类为局灶型(15例)、新月体型(7例)、混合型(12例)、硬化型(10例)。病理表现为局灶型的患者发病时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低于新月体型、混合型和硬化型(Pd2<0.01、Pb1<0.05、Pc1<0.05);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新月体型AAV患者SCr下降幅度最大,较局灶型、混合型、硬化型有统计学差异(Pa2<0.01、Pb2<0.01、Pc1<0.05)。随访过程中上述四型分别有1例(1/15)、2例(2/7)、2例(2/12)、3例(3/10)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4)伴有补体沉积组(n=22)与无补体沉积组(n=17)相比,前者发病时血沉明显增快(P=0.02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P=0.033、P=0.005),SCr和尿素氮明显升高(P=0.021、P=0.012),肾脏病理中纤维性新月体和球性硬化比例明显升高(P=0.009、P=0.028),而正常肾小球比例减少(P=0.016)。 结论:本组AAV临床表现以肾脏及肺部损害最常见。肾脏病理表现为局灶型的患者肾功能损害相对较轻,新月体型的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较好,硬化型进展为ESRD的比例较其余三者增高,提示预后不佳;AAV患者肾脏病理中出现补体沉积并不少见,伴有补体沉积的AAV患者肾损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