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塌陷性肾小球病(Collapsing glomerulopathy CG)在病理上属于塌陷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一种,病理特征表现为局灶或球性毛细血管襻塌陷伴足细胞肥大、增生,同时小管间质损伤显著。自1979年报道第一个病例以来,CG因其发病原因不清,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差,肾脏存活率低等原因一直困扰着人们。目前,CG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发病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关于CG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CG易感基因筛选,足细胞受损、增生的机制,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异常信号通路激活等。本文重点阐述关于CG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