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 2016, Vol. 25 ›› Issue (6): 513-518.DOI: 10.3969/cndt.j.issn.1006-298X.2016.06.003
摘要:
目的: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临床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探讨ESR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ESRD患者,用双能X线扫描测定BMD,按股骨颈部位T≥-10、-25<T<-10和T≤-25分成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组间人口学数据、原发疾病、透析龄及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25(OH)D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结果:纳入620例患者,平均年龄(502±145)岁,已透析465例,平均透析龄(53±48)年。骨量正常组118例,低骨量组330例和骨质疏松组172例;各组间原发病、是否透析和透析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血磷较另两组显著性降低,但血钙和血红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H、ALP均与骨量呈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绝经、高龄、低体重、低体质量指数、低血磷、iPTH和ALP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低体重、iPTH和ALP升高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ESR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原发病无相关性。高龄、低体重、iPTH和ALP升高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上述指标对ERSD患者骨质疏松风险进行评估及指导治疗具有普遍临床易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