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尿毒症肠道屏障功能状态,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紊乱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尿毒症组和假手术组,5/6肾切除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打开肾包膜。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示踪菌并饲喂两组大鼠,应用PCR法从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外周血等肠外组织中扩增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基因片段,以检测是否存在肠道细菌移位至该肠外组织位点;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肠组织JAM1、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尿毒症组肠道细菌移位率(70%)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0%)(P<005)。超微结构显示尿毒症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不完整,微绒毛走行紊乱,部分断裂、消失。与假手术组相比,尿毒症组血hsCRP(603±170 mg/L vs 345±126 mg/L)、IL6(3762±321 pg/ml vs 1981±655 pg/ml)、TNFα(2848±1085 pg/ml vs 1733±572 pg/ml)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尿毒症大鼠存在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道细菌可移位进入远隔脏器及血液循环并激活炎症反应,可能是尿毒症发生微炎症状态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