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新月体比例在IV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肾活检证实的520例新月体≥10%的IV型LN,根据光镜下肾小球中新月体形成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组1(10%≤新月体%<25,N=240),组2(25%≤新月体%<50,N=160),组3(新月体%≥50,N=120),以100例无新月体形成的IV型 LN为对照,比较四组间临床、实验室和病理特点。结果:70名男性(13.4%)和450名女性(86.6%)患者,其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SLE及LN病程分别为31.6±11.3岁,28.8±11.1岁,34.5±42.9月和20.7±34.1月。与对照组相比,新月体组患者病程更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21.8%),肾病综合征(23.4%),发作性肉眼血尿(26.7%)和慢性肾功能不全(7.9%)。蛋白尿,镜下血尿和小管损伤标更重,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更常见。血清学活动(补体低下,ANA, ds-DNA滴度)更低,LA和ANCA阳性率更高。病理上,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较弱。光镜下球性废弃比例高,袢坏死比例高,白金耳和毛细血管袢微血栓较少见,肾小管间质急性、慢性病变和血管病变重,间质广泛炎细胞浸润。肾外表现如贫血和高血压发生率高,而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减少和肾外器官受累发生率低。新月体比例与浆膜炎发生率、高血压比例、贫血、肉眼血尿发生率、ANCA阳性率、袢坏死比例、尿素氮、肌酐水平、补体C3、C4水平、尿NAG酶、RBP酶、AI和CI评分成正相关,与年龄、LN病程、SLE病程和白金耳比例成负相关。结论:IV型LN合并新月体形成的患者多起病急,病程短,肾脏表现较重,肾外器官受累较轻,免疫学活动性较低,病理上袢坏死、小管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突出,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较少。